2019年甘肃省残疾人工作
2019年全省残疾人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残疾人事业的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围绕中国残联及省残联七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自觉将残疾人事业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关于残疾人事业的决策部署,以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为主线,全力打赢打好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战,着力推进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和“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全面落实,广大残疾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提升,残疾人事业取得新成就。
一年来,省委省政府对残疾人事业格外关心、格外关注。今年1月,国务委员、国务院残疾人工作委员会主任王勇调研我省工作,对我省残疾人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对省残疾人综合服务基地高度评价,认为基地是省委省政府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两个格外”指示的生动实践,要求将其建成新区一流机构、西北靓丽品牌、国家的一流康复基地、世界的一流康复基地,对全省扶残助残和基地内各中心建设提出新的更高要求。省委省政府第十次将助残项目纳入为民办实事序列,林铎书记和唐仁健省长会见我省全国第六届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表彰大会受表彰代表并出席我省表彰大会。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省残联改革方案,省委分管领导调研残疾人工作,省政府分管领导数十次指导工作、出席重大会议和赛事。省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涉残法治建设和法律执行监督,省政协专题调研省残疾人综合服务基地。
一年来,全省残疾人事业多点突破、全面推进,取得长足发展。6.9万建档立卡残疾人实现脱贫,“两项补贴”极大扩面,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残疾人直接受益3.16万人;开通网上办证,推行“上门办证”服务,持证残疾人由77.9万增加到83.6万。《甘肃省关于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的实施意见》全面贯彻,8400余名残疾儿童享受康复救助;残疾人康复服务率和辅助器具适配率均超过95%。选树278名全省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典型,全社会助残氛围进一步浓厚。我省承担基层残联组织专项改革、残疾预防、残疾人证一网通办理、第三代残疾人证、残疾儿童康复教育教材体系与支持平台建设等7个方面的国家试点,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残疾人事业的重要论述、组织建设、大数据建设、计划财务、残疾人就业等工作在全国性会议上介绍经验,《甘肃省深化脱贫攻坚助推贫困残疾人脱贫的意见》被国务院残工委全国转发。
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按照中央和省委统一部署,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残疾人事业的重要论述,扎实开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残疾人工作重要指示批示情况“回头看”工作,在主题教育的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等方面取得成效。着眼强化残联政治性,加强全系统理论武装和政治引领,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残疾人事业重要论述、习近平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等作为主体内容,对省残联机关全体干部、省残联系统县处级以上干部、市州残联理事长、残疾人专职委员等开展扎实培训轮训。
二、全力打赢打好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战,脱贫攻坚取得重大进展
2019年,省市县三级加大各类残疾人扶贫资金投入,残疾人受益更加广泛。建成残疾人扶贫基地320个,2.5万人通过技能培训实现劳务输转和外出就业。全省建档立卡未脱贫残疾人由9.3万减少到2.4万,残疾人贫困发生率由14.1%(2018年底)下降到的3.4%。
紧盯“两不愁三保障”,全面落实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反馈意见整改任务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改造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2199户,直接受益2715人,残疾人危房实现“清零”。配合教育部门开展残疾儿童控辍保学,地方财政投入助学和送教上门资金明显增加,受益残疾儿童少年达到3000多人。各市州全面开展全学龄段助学扶贫行动,兰州、定西、白银、甘南等地出台并落实助学救助办法。残疾人参加医疗保险人数达70.2万,其中38.8万人享受政府代缴补贴。依照国务院督查组反馈的我省老、病、残等特殊困难群体脱贫工作仍需加强,剩余贫困人口中残疾人比例高等问题,推动出台《关于深化脱贫攻坚助推贫困残疾人脱贫的意见》等务实有效的政策文件,助力残疾人脱贫。
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助残康复救助项目高质量完成,3.16万残疾人直接受益。残疾儿童康复救助项目为全省视力残疾儿童实施康复训练200例,为全省听力、脑瘫、智力、肢体残疾儿童和孤独症儿童实施康复训练或手术300例,为全省残疾儿童适配辅助器具5000例。残疾人托养补贴项目,为有托养需求的2.6万名一级智力、精神残疾人和9个托养机构给予补贴。助盲就业脱贫项目,培训全省助盲就业脱贫行动业务师资骨干140人,培训农村建档立卡贫困视力残疾人160人;扶持建设50家规范化盲人按摩集中就业机构,3家省级盲人按摩规范化培训基地。助盲就业脱贫项目得到中国残联副理事长程凯等领导的充分肯定,项目做法在中国残联及中国盲协召开的相关会议上推广介绍。
坚守残联在脱贫攻坚战场的主责主业,狠抓残疾人证办理。从脱贫攻坚政策落实和责任落实的高度,和卫生健康部门密切配合,为特殊、困难群体开展“上门办证”服务,为5000名贫困残疾人提供办证经费补贴,新办理、变更残疾人证13.8万本,注销死亡和不符合残疾标准残疾人证4.1万本,基本做到了残疾人证“应办尽办”。在全省10个市州及所辖县市区开展以“省市残联领导包片主抓指导、推动落实残联系统扶持措施、帮助反馈其他脱贫服务需求”为主要内容的推进残疾人脱贫攻坚“包推帮”活动。投入1000万元,扶持24个贫困县的39个贫困村发展种养加产业,精准扶持贫困残疾人1210户。
用好政策机遇,东西部扶贫协作成效显著。对接天津市残联落实资金5658万元,帮扶我省34个贫困县的残疾人脱贫;投入资金500万元,与省残联在白银市会宁县打造残疾人就业扶贫基地,建设良种肉牛养殖场,带动250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增收;在天津市举办津陇扶贫协作全省残疾人工作领导干部专业素养提升培训班。福州市残联投入3100多万元,对定西市落实了大中专学生资助、儿童康复救助、辅具适配、家庭无障碍改造、特色产业、扶贫基地、技能培训、儿童康复机构建设等7项协作内容,9300余残疾人直接受益。陇南市残联与青岛市残联密切协作,支持205户贫困残疾人改造危房、654户家庭无障碍改造,产业扶持467人。临夏州残联与厦门市残联加强协作,为545名贫困残疾人配发辅助器具,为200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
三、 坚持新发展理念,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
我们始终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着力推进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助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全省残疾人事业大数据由“建好”转向“用好”。在完成83.3万残疾人服务状况和需求信息动态更新且入户率和APP软件录入率均95%以上的基础上,把数据“用”起来,让数据“活”起来,依托采集的海量数据进行残疾人事业经费分配、为民办实事项目规划、与国家扶贫系统残疾人脱贫攻坚信息的对比等。充分发挥大数据作用,提供精准服务、助力科学决策。积极配合“政务服务平台一体化”建设,残疾人证办理数据接入全省数据共享平台,完成残疾人证电子证照制作和对接等工作,实现数据实时共享。29个县市区顺利完成第三代智能化残疾人证换发试点。
残疾人急需的服务由“部分”转向“全面”。“两项补贴”享受人次达42.4万,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覆盖率由2017年底的46%提高到90%,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覆盖率由2017年底的55%提高到83%。20.6万人得到康复服务,康复服务率由2018年的67.2%上升到95.1%;为9万人提供辅助器具适配服务,辅具适配率由2018年的75.8%上升到95.9%,实现了大幅度提升。
残疾人事业辐射影响力由“甘肃”转向“西部”。经全力争取,兰州大学中国民族地区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中心成功挂牌,中心是全国第12个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机构,西北地区唯一的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基地。省残疾人辅助器具资源中心打造“兰州新区辅具产业园”,与西安交通大学联合申报“西部地区康复辅具应用示范”项目,国家辅助器具资源中心西北区域中心验收通过,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搭建“互联网+辅具”新模式,拓宽服务半径。至此,我省省级康复、辅具、听力三大中心全部成为西北区域中心,影响日益扩大。年内,美国昇望义诊团率美国、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专家第二次到省听力中心交流并授课4天;内蒙、山西、陕西等18个省市区政府、残联及政府相关部门来我省考察学习残疾人工作。特别是,内蒙古自治区副主席欧阳晓晖考察后,又派州市残联组团二次调研。
四、 坚守弱有所扶的原则立场,残疾人民生不断改善
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要求,着力筑牢织密残疾人社会保障网,促进残疾人实现平等、参与、共享的目标,推动残疾人全面发展。
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全面建立。省政府关于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的实施意见印发后,依照意见部署和分工,我们积极协调省直有关部门、敦促市县及时出台配套政策,截止2019年底,全省所有市州和86个县区均出台了本地意见或细则。各地结合实际,出台了各具特色的制度和意见:兰州取消贫困限制、拓宽年龄范围;金昌和嘉峪关拓宽服务内容、提高救助标准;庆阳取消贫困和年龄限制,增加送训补助内容;定西、临夏拓宽年龄范围;陇南拓宽年龄范围,纳入全盲儿童定向行走训练。
以教育培训促进残疾人就业。落实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投入残疾人特殊教育扶持资金1600多万元,全省建成特殊教育学校41所,在校残疾学生1.3万人。推广失学残疾儿童“一人一案”精准助学工程,省市县三级共扶助1.3万余名各类残疾儿童少年稳定就学;在普通高校招生考试中为残疾人考生提供特需服务,501名残疾人考生被高校录取。举办农村贫困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320期,帮助1.2万名农村贫困残疾人达到劳务输出条件。全省残疾人新增就业4500多名。举办2019年残疾人就业专场招聘会,提供就业岗位3300余个。在第六届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暨第三届全国残疾人展能节上,我省团体总分位列全国第十、西部第一,王勇国务委员视察甘肃展区。各市州通过集中安置、扶持自主就业、拓展公益性岗位就业等方式,推进残疾人及其家庭就业增收。
为残疾人提供高质量的特需服务。为1637户建档立卡贫困重度残疾人进行家庭无障碍改造;为1.8万余名残疾人发放机动轮椅车燃油补贴;开展“阳光家园”项目,为3000多名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提供托养服务。继续免费为嘉峪关市、甘南州、临夏州、甘肃矿区及会宁县一二级享受低保的9000多名重度残疾人购买意外伤害、重大疾病及财产综合保险。实施文化进家庭“五个一”项目2000户,支持11个县区建设盲人阅览室,支持43个残疾人文化创意实体建设,创建3个全国残疾人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录制56期甘肃卫视周末版手语新闻节目,开展盲人数字阅读推广工程;协同甘肃卫视《好人在身边》栏目开展5次“共同的光影梦”盲人观影公益活动。
五、残疾人自强不息的精神持续发扬,社会助残氛围更加浓厚
强化示范引领,注重激发残疾人的内生动力。成功举办全省第五次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表彰大会,对我省的全国自强模范和全省自强模范进行广泛宣传。把开展“学听跟”专项行动与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宣传《平等、参与、共享:新中国残疾人权益保障70年》白皮书结合起来,策划制作《我能我行⸻筑梦小康》《与爱同行》主题新闻节目63期,举办“我和我的祖国”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第六届全省残疾人书法绘画摄影大赛。依托各地党委政府庆祝活动和残疾人书画摄影大赛、文化季活动、“书香中国⸱阅读有我”等,歌颂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和我的祖国”发生的巨大变化,唱响残疾人昂扬奋进的主旋律,引领广大残疾人“颂党恩、跟党走”。推荐一批优秀残疾人和残疾人工作者当选十大陇人骄子、甘肃省“最美人物”等殊荣。竞技体育取得新成就,全国第十届残运会上,我省获得奖牌104枚,1人超世界纪录、1人超亚洲纪录、3人破全国纪录。
凝聚各方力量,扶残助残开创新局面。各级政府残工委广泛组织开展全国助残日活动,联合有关部门组织开展国际残疾人急救科普助残活动。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共实施项目、募集物资总价值达6196万元。各专门协会联合助残社会组织开展各类活动200余场次,“让爱来、让碍走⸻关爱自闭症儿童我们在行动”大型公益助残倡导宣传、第四届牵着蜗牛去散步全国联动公益活动、第六届“心之言,手之语”手语联赛、“梦想一公里”、孤独症家长调研等活动影响广泛。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要求,全省市县乡村全部建立助残服务组织。全省登记的助残志愿联络站达126个、志愿助残联络点1000个,助残社会服务机构86个,助残志愿者实名登记46万人,开展助残服务50万人次以上。健全志愿助残社会组织实名登记工作制度,发动120多个社会组织和近1万人次助残志愿者有效参与助残活动。
六、 全面落实改革任务,残联组织自身建设明显加强
切实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深入推进残联改革发展。2019年是中国残联部署的“残联改革年”,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改革方案》,12个市州和37个县区也出台了实施方案和改革措施。按照部署的讲政治、强基层、转作风、专兼挂、广代表、助小康、信息化、聚主业的八大主要任务,省残联深入实施了“学听跟”“走转改”“包推帮”等专项活动,与残疾人联系更加密切,团结服务残疾人能力进一步增强,作风进一步转变,“代表、服务、管理”职能得到更好发挥,对残疾人的政治动员、政治引领、政治教育能力明显提高。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服务残疾人能力明显提升。提高服务覆盖面,乡级残联组织实现了全覆盖。新开建残疾人康复、托养和综合服务机构建设项目13个,全省达到81个。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专门协会建设的意见》,充分发挥协会活力,全省建立各类残疾人专门协会510个,市县级残联下属机构基本达到健全规范要求。选聘残疾人专职委员1.8万人,配备率达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