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残疾人宣传文化体育工作“十三五” 实施方案
一、背景
“十二五”期间,全省残疾人宣传文化体育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残疾人事业舆论宣传实效显著提升,全社会理解尊重残疾人、关心支持残疾人事业的良好氛围日益浓厚;残疾人精神文化活动进一步丰富,特殊艺术进一步发展;残疾人健身体育、康复体育活动日趋活跃,竞技体育水平进一步提高。但是,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残疾人享有公共文化体育服务的程度还不够均等,尤其是农村残疾人文化体育建设起步晚、起点低,贫困和重度残疾人参加文化体育活动的渠道很少;残疾人特殊文化艺术人才培养机制不够健全,艺术创作和表演水平有待提高;残疾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亟需扶持;残疾人健身体育、康复体育、竞技体育有待提升等。加强残疾人宣传文化体育建设刻不容缓,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推进。
为进一步推动“十三五”期间全省残疾人宣传文化体育工作,满足广大残疾人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和体育健身需求,保障残疾人平等享有文化体育公共服务的基本权益,依据中国残联等4部门《残疾人文化体育工作“十三五”实施方案》和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实施意见》、《甘肃省“十三五”残疾人事业发展规划》精神,制定本实施方案。
二、任务目标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大力弘扬人道主义思想,深入宣传“平等·参与·共享”的现代文明理念,全面提升残疾人事业良好形象,为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营造更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依托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和网络,全面实施残疾人文化服务建设工程,加强残疾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城镇残疾人普遍参与文化生活,残疾人特殊艺术发展整体水平明显提升。
——促进残疾人康复体育、健身体育、竞技体育协调发展,提高残疾人体育锻炼的参与率和覆盖面,强化人才培养,拓展推广项目,提升残疾人竞技体育技术水平。
三、主要措施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积极倡导“平等·参与·共享”理念。
1、大力宣传人道主义思想,广泛传播“平等·参与·共享”这一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核心价值理念。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动员各级各类媒体,统筹做好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重要政策、重点工作、重大活动和惠残民生项目实施的宣传报道工作,为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文化环境。
2、大力加强先进文化建设,重点推出一批残疾人自强模范和助残先进的典型报道,激发广大残疾人勇敢迎接命运挑战的信心、决心,倡导志愿助残理念,褒扬公益助残行为,为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和精神动力。
3、组织开展“全国助残日”、“国际残疾人日”、“爱耳日”、“爱眼日”等残疾人节日的主题宣传文化活动,动员社会更加关心关爱残疾人、关注支持残疾人事业。
4、充分发挥残疾人服务、活动场所的作用,通过举办展览、展演、展示,组织实地采访等方式开展社会宣传活动,生动展示残疾人事业发展成果、展示广大残疾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5、继续办好省、市(州)广播电台、电视台残疾人专题节目和手语栏目。举办手语新闻主持人培训班,各市(州)电视台稳定播出手语新闻,有条件的县市区逐步开播手语新闻。
6、加强各级残疾人事业新闻宣传促进会的组织建设。充分发挥新促会的社会工作属性,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宣传和文化活动。每两年组织一次残疾人事业好新闻评选活动。
(二)整合宣传力量,树立残疾人事业良好形象。
1、加强主流媒体宣传力度。加大与中央媒体、省内主要新闻媒体的合作力度,通过组织刊登专版、专刊、专稿,编印宣传画册、折页等形式,讲好残疾人的故事,传播好残疾人事业的声音,树立各级党委政府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发展残疾人事业的良好形象。
2、开辟网络媒体联合阵地。与人民网甘肃频道、中新社甘肃分社、每日甘肃网、丝路明珠网等省内较大的网络媒体合作,合力打造网络媒体宣传新阵地。完善网上网下互动衔接的服务平台和工作机制,主动引导、主动发声,提升信息服务水平。
3、打造助残宣传文化品牌。成立甘肃省残疾人文联及专业协会,开展残疾人事业宣传理论研究,拍摄制作高水平的残疾人事业专题片、微电影和公益广告,持续打造“中国梦·我的梦·自强梦”助残宣传文化品牌。
4、加大舆论引导力度。加强残联系统网络宣传阵地建设,有条件的县市残联逐步开设本级网站,及时宣传本地残疾人事业发展成果。完善各级残联新闻发言人制度,建立舆情应对机制,成立由残疾人事业网评员、宣传骨干和专家组成的舆论引导和发声队伍。
(三)加强残疾人公共文化体育服务,满足残疾人基本文化体育需求。
1、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乡镇综合文化站等公共文化体育设施要为残疾人“全方位零门槛”免费开放,并提供无障碍服务。
2、重大文化体育惠民工程项目,如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乡村舞台、文化集市、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等,要针对残疾人的实际困难和特殊需求,提供必要的服务内容和参与条件。
3、按照《全民健身条例》总体要求,落实各级政府的主体责任,加快推进残疾人体育服务纳入地方公共体育基本服务体系大局,积极开展残健融合体育主题活动,带动残疾人康复健身,提高残疾人参与社会能力和生活质量。
4、创编推广适合残疾学生的运动项目,各类特殊教育学校要组织残疾学生开展适合其特点的日常体育活动,开展残疾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和校园融合活动。举办训练营、选拔赛,鼓励残疾青少年参与“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参加“青少年阳光体育大会”等青少年体育示范活动,保障残疾学生体育健身的权利。
5、支持省图书馆完善盲人阅览室建设,继续扶持有条件的市县公共图书馆建立盲人阅览室,配备盲文图书及有关阅读设备,做好盲人阅读服务。
(四)丰富基层残疾人文化建设,就近就便提供文化服务。
1、广泛开展“全国残疾人文化周”活动。不断深化文化周活动内容和形式,在残疾人日常活动范围内,搭建残疾人就近就便参与文化活动的平台,使文化活动有组织领导、有活动计划、有固定阵地、有无障碍环境、有特色品牌,提高文化服务覆盖率和残疾人参与率。
2、实施残疾人文化进社区、残疾人文化进家庭“五个一”基层残疾人群众性文化项目。充分整合和利用现有资源和设施,为社区残疾人活动场所和残疾人家庭配置必要的文化艺术用品、视听阅读设备和图书音像资料,帮助10000户贫困、重度残疾人家庭每年读一本书、看一次电影、游一次园、参观一次展览、参加一次文化活动。
3、鼓励支持广大残疾人多读书、读好书。积极开展主题公益文化活动,采取举办名家讲坛、读书演讲、组织参观、指导艺术鉴赏和捐助图书等活动,丰富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提高自身艺术素养和生活品质。
(五)发展残疾人特殊艺术,打造残疾人文化艺术品牌。
1、市州全部建立残疾人特殊艺术培养基地,扶持有条件的市县成立残疾人艺术团体。开展残疾人特殊艺术项目的挖掘和培育工作,加大特殊艺术人才培训力度,建立残疾人特殊艺术人才库,形成县市区残联选拔、市州残联培训、省残疾人艺术团集训的残疾人艺术人才培养机制。
2、参加第九届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举办第八届全省残疾人艺术汇演和第四届全省特教学校学生艺术汇演。通过举办艺术汇演促进基层残疾人文化活动的广泛开展,展示残疾人特殊艺术才华,推动特殊艺术的进一步发展。
3、开展残疾人文化艺术国际国内交流,发挥残疾人特殊艺术感召力,展示残疾人事业发展成果,展现残疾人风采,促进残疾人相互了解,开阔眼界,增进友谊。
(六)鼓励残疾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推进残疾人共奔小康。
1、扶持残疾人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培训和指导从业残疾人,建设残疾人文化艺术网络销售平台,推进残疾人文化创意产业建设。各市州至少扶持2个以上残疾人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振兴传统工艺、家庭手工艺制作的文化创意实体项目。
2、实施残疾人文化艺术挖掘与推介项目,在全省范围内筛选一批具有地方和民族特色、有一定发展潜力、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吸纳一定数量残疾人就业的特殊文化艺术项目进行扶持,推动残疾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3、举办首届全省残疾人文化艺术精品展,参加首届全国残疾人文化艺术博览会,展示残疾人特殊艺术及文化创意产业成果。
(七)丰富残疾人体育活动,满足残疾人康复健身需求。
1、继续实施“自强健身工程”和“康复体育关爱工程”。推进社区残疾人健身体育和居家重度残疾人康复体育服务,建设200个社区残疾人健身示范点,为10000户重度残疾人提供康复体育器材、方法和指导进家庭服务。每年推广1—2项残疾人康复体育、健身体育项目和方法,在全省培养2000名残疾人健身康复体育方面具有咨询指导、项目拓展和活动组织能力的社会体育指导员。
2、在残疾人健身周、全国特奥日等残疾人节日和时间节点,因地制宜组织开展残疾人喜爱的体育活动,动员有能力参与体育活动的残疾人每年至少参加1次活动,市、县等各级组织的活动每年不少于4项次。
3、在高等院校和中小学鼓励学生参与特奥大学计划和融合活动等项目,在医疗机构动员医务工作者参与体育康复、运动员分级、特奥运动员健康计划等活动,在体育系统组织体育工作者参与残疾人体育健身、竞赛训练等专业工作,为残疾人体育提供志愿服务。
4、鼓励基层社区选推原创性残疾人体育康复健身活动项目,对优秀作品给予奖励并在全省推广。支持社会组织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为基层、社区、不同类别残疾人提供各种体育健身和竞赛服务。
5、通过互联网+残疾人体育服务平台,采取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结合、重大活动和典型人物相结合、政策法规和知识普及、体育项目和指导演示相结合的方式,传播残疾人体育文化,激发残疾人参与体育康复健身的积极性,普及康复健身体育知识,指导开展体育健身活动。
(八)拓展残奥项目,开展冬奥项目,提高竞技水平。
1、在我省已开展的11个残奥项目基础上,适时拓展项目,调整充实人员,强化系统训练,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比赛,提升竞技水平。
2、鼓励市州承接全省残疾人体育项目展示和比赛,加大力度支持开拓潜优势项目或者积极发展集体项目的市州。
3、制定出台《教练员聘用及管理办法》和《残疾人体育专项经费管理办法》,采取聘任制与奖励相结合的方式,选任省残疾人集训队教练员,进一步规范残疾人集训队管理运行。
4、借2022年北京-张家口冬奥会之势开辟冬季项目,多渠道输送和培养冬季项目运动员,积极参加冬运会和冬奥会。
(九)展示残疾人体育精神,残健融合共奔小康。
1、加强残疾人体育运动与康复方面的系统研究,开展残疾人体育运动的师资培训、合作交流和残疾人体质检测,在天水师范学院建立甘肃省残疾人运动与康复研究中心;创建陇西县特教学校田径训练基地;将兰州市体育运动学院申请设立为国家级残疾人体育亚高原训练基地。
2、培养培训300名较高水平残奥、聋奥运动员,5000名特奥融合运动员。逐步建立县(区)发现选送、市级培养提高、省级集训参赛和国家重点培养四级联动的残疾人运动员业余训练体系。举办青少年选拔赛、训练营,加强后备人才培养。进一步开展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探索开展省级训练运动员免试进入中等专业体育院校试点工作。加强残疾人体育道德思想作风建设,加强赛风赛纪和反兴奋剂工作。
3、培养30名残疾人体育教练员,20名裁判员,10名分级员,实施教练员运动周期聘任制,培养业务精、沟通能力好的裁判员、分级员参与国内残疾人体育赛事。
4、借鉴中残联举办国内残疾人体育竞赛模式和制度,建立并完善省内残疾人体育竞赛模式和制度。办好2018年全省第十届残运会暨第四届特奥会。各地每年举办单项残疾人体育赛事市(州)级不少于4次,县级不少于2项。
5、全力做好2019年天津全国第十届残运会暨第七届特奥会的组团参赛工作,实现运动成绩与精神文明双丰收。积极向国家队输送优秀运动员参加2017年夏季听障奥运会、冬季世界特奥会;2018年冬季残奥会;2019年冬季听障奥运会、夏季世界特奥会等国际残疾人体育综合赛事,为国为省争光。
四、组织督导
(一)加强对残疾人宣传文化体育工作的领导、指导和督导力度。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和残联要把发展残疾人文化体育事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完善工作机制,制订实施具体发展规划,明确任务目标、措施、职责分工和实施步骤。
(二)各市、州、甘肃矿区要进行年度检查,保证方案落实。省政府残工委组织对规划的中期检查和终期评估验收。
(三)各地要按照中国残疾人事业统计制度要求,上报统计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