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教育强区优势 构建融合教育生态
近日,教育部出台《关于加强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随班就读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标志着随班就读工作将从“求数量”向“问质量”进行跨越式发展,这是新时代全面推进随班就读工作的行动纲领。北京市海淀区将认真贯彻落实《指导意见》,在强化管理、完善体系、精准安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做大做强做精,努力实现每个残疾孩子都能享受适合优质的教育。
一、加强顶层设计,强化随班就读管理
《指导意见》指出“随班就读是保障残疾儿童少年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重要途径”,要求“将随班就读纳入当地普及义务教育的整体工作中,统筹谋划,一体推进”,明确了新时代随班就读工作的重要地位、作用和推进随班就读工作的路径,为全面推进随班就读提供了制度性保障。海淀区作为教育强区,历来高度重视随班就读工作,将随班就读工作放在整个教育事业中同步谋划、同步推进、同步督导、优先支持。区政府成立了以主管区长为组长的特殊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特教工作,区财政每年投入1.5亿元支持特殊教育发展,在全国率先成立有独立法人资质的区级特殊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初步建成覆盖从学前阶段至高中及以上阶段的融合教育体系。下一步,海淀区将认真贯彻落实《指导意见》,在已有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强化管理,在预算编制中设立随班就读质量提升项目,增加随班就读经费投入;为随班就读学生幼升小、小升初开辟“绿色通道”,保障学生优先进入随班就读资源校;加强随班就读督导力度,将学校随班就读工作开展情况作为海淀区学校教育质量督导体系重要指标,并纳入校长职级制考核,持续加大对随班就读的政策、资金和项目倾斜。
二、加强资源整合,完善随班就读支持体系
建立健全资源体系是做好随班就读工作的重要支撑。《指导意见》要求,“加强资源教室建设”“加快建设并实现省、市、县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全覆盖”,强调发挥资源教室和资源中心作用,形成从区域到学校的资源支持体系,满足学校、教师和学生不同层次的支持需求。近年来,海淀区注重加强资源体系建设,全区建有1个区级资源中心、8个学区资源中心(覆盖率约达50%)、91个学校资源教室(覆盖率约达73%),初步形成“区特教中心-学区资源中心-学校资源教室”三级支持体系。下一步,海淀区将按照《指导意见》的要求,通过市、区两级投入,进一步健全三级支持体系,实现学区资源中心100%覆盖、学校资源教室100%覆盖。同时,海淀区还将发挥区域内高科技企业密集和优质教育资源丰富等优势,整合多方力量和资源,建立“特殊教育大数据中心”“特教课程资源云平台”等信息平台,运用大数据、区块链技术,提高服务的精准性、实效性。
三、加强科学评估,实现残疾学生精准安置
科学评估是做好随班就读工作的关键环节。《指导意见》强调,“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委托县级残疾人教育专家委员会,依据有关标准对残疾儿童少年身体状况、接受教育和适应学校学习生活能力进行全面规范评估”“加强谋划、合理布局,统筹学校招生计划,确保随班就读学位,同等条件下在招生片区内就近就便优先安排残疾儿童少年入学。”一直以来,海淀区注重发挥“特殊教育专家委员会”的“智库”作用,为随班就读学生提供筛查评估服务和教育安置建议,科学保障每一位学生的入学、升学、转学、复学转衔等教育安置。下一步,海淀区将进一步完善筛查评估制度,建立健全评估标准,规范评估人员的专业资质,对学生开展综合评估,并将评估、安置与个性支持紧密结合,保障残疾儿童少年不仅“能上学”,还要“好上学”和“上好学”。
四、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特殊教育专业服务水平
教师是做好随班就读工作的第一资源,加强随班就读教师队伍建设是做好随班就读工作的核心要素。《指导意见》从“配齐师资力量”“抓好培训培养”“完善激励机制”等方面,对加强随班就读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特殊教育专业能力提出了明确要求。“十三五”期间,海淀区着力加强随班就读教师队伍建设,率先在全国探索资源教师资格认证制度,目前已有305名教师取得《海淀区资源教师资格证》;开展随班就读任课教师、班主任、资源教师、巡回指导教师轮训,提高教师的特教素养和专业能力;增加人员编制及经费投入,落实资源教师享有特殊教育津贴、享受岗位绩效工资倾斜、享受职称评定优先的政策。下一步,海淀区将通过把特殊教育列为全区教师继续教育必修课,在教师职称评定、学科带头人(骨干)评选序列中单列特殊教育学科等举措,进一步强化随班就读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全体教师特殊教育专业服务水平。
未来海淀区将按照《指导意见》的要求,立足教育强区优势,加强政策保障、加大经费投入、强化队伍建设,加快推进特殊教育现代化建设,共创“普特”融合的教育生态,努力实现残疾孩子和其他所有人一样共享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北京市海淀区教育委员会主任 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