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敢个人事迹
吴敢个人照
吴敢工作照
吴敢工作照
吴敢,男,1972年1月出生,甘肃省定西市人,中共党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高级工程师。
十年春秋十年苦 吹尽黄沙始到金
1995年吴敢大学毕业,随即来到地处西北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工作。从踏入研究所的那一刻起,吴敢便踏上了他科研的漫漫征程。
1998年,研究所里承接了大面积三维曲面激光刻蚀技术的研发任务,这技术是高性能航空航天飞行器研制的必需技术手段,欧美国家对此技术实行了封锁。可以这样形容研发这项技术的难度:用一束光,将钉在木头里的钉子烧掉但不能烧坏木头,可这仅仅只是冰山一角。作为项目负责人之一,吴敢抱着打破欧美技术封锁、实现国内自主制造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信念和决心,和同事们一起,进行了两年半的可行性研究、四年的关键技术攻关和四年的工程化应用研究,方取得成功。这十年间的研发过程漫长、枯燥、艰辛。由于技术封锁,在没有相关技术资料可借鉴和参考的情况下,吴敢和同事们一道,发扬“两弹一星”的航天精神,从基础知识学起,查阅大量资料,边学、边摸索、边实验,经过反复论证、验证,几易其稿后确定了最终的技术方案;之后他们又完成了大量的仿真计算分析和复杂的、长周期的多项环境验证实验。这其中有一项重要实验,实验周期是100天,每天都要24小时不间断,吴敢和研究组的同事们为了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顾不上回家,在实验室里不离人地连轴转做实验。他们废寝忘食,以过人的意志力和执着精神,连续100天两班倒坚守在实验室里。他们精神高度集中,身心全部投入,认真记录每一项实验数据,认真分析每一次实验结果,认真撰写每一份实验报告。十年间,光这样的实验就先后做了三次。吴敢已经不记得,为了这项研究,他们查阅了多少资料、撰写了多少报告、做了多少次实验,只记得,经过十年苦苦地煎熬,十年漫长的研究,最终,大面积三维曲面激光刻蚀技术研发成功。这项技术填补了国内制造高性能天线的空白,突破了国外的技术封锁,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获得了国防科技进步三等奖,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也因此成为当时国内唯一掌握该技术及实现应用的单位。目前该技术已成功应用于我国高性能航空航天飞行器的制造。
除此之外,吴敢还承担了其他科研任务并相继取得成功。根据国际激光刻蚀技术的发展趋势和需求,吴敢和同事们共同完成了激光刻蚀技术的完善升级,进一步提升了激光刻蚀能力,提高了激光刻蚀精度和激光刻蚀效率,拓展了激光刻蚀技术的应用范围。
电推进(电火箭)技术是国际上高性能卫星的重要标志之一,目前国际上只有美国和俄罗斯掌握了该项技术。经过七十多年的研究,我国虽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电推进系统某重要组件的制造合格率低,成为我国电推进技术发展的瓶颈之一。针对这一现状,吴敢和研究组同事们创新性地提出并采用了激光刻蚀与化学腐蚀相结合的复合制造技术,与现有制造工艺相比,不仅显著提高了制造合格率,还具有提高电推进轴向推力等诸多优点。目前,该项复合制造技术已申请专利,正在进行下一步的工程化应用研究。
十三五期间,面对我国缺乏自主制造的具有先进技术水平的激光刻蚀设备这一现状,吴敢除了继续研究及推广激光刻蚀技术外,还负责高端激光刻蚀设备的自主研制工作。与现有引进设备相比,自主研制的激光刻蚀设备将具有更高的性能和更强的加工能力,满足我国重大工程的需求。
自强不息与天搏 厚德载物善若水
由于科研工作的反复性和不确定性,科研人员需要有超于常人的毅力,这一点,吴敢必须要比他人付出更多。
吴敢出生在定西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9个月时不幸得了脊髓灰质炎,落下了左腿行走不便的终身残疾。童年和少年时代,因为残疾,吴敢经常遭受同龄人的嘲笑、他人异样的眼光,他也曾痛苦过、彷徨过、忧伤过。但人生不能总被风雨困住,最终,他抛开了一切杂念,用坚强的内心克服了身体上的缺陷,用内心的执念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康庄大道。1991年,吴敢以高出重点线34分的成绩考入了东北大学。入学之初,校方曾因其身体残疾劝其退学,后经多方努力和争取,才勉强同意让他留校学习。因此,吴敢成了当时万名在校学生中唯一的残疾学生。大学四年,老师和同学们给了吴敢莫大的帮助和支持,吴敢也凭借大家的支持,以顽强的毅力,刻苦学习、乐观生活。由于成绩优秀、表现突出,毕业课成绩在班级排名第一,多次获得学院级奖学金,东北大学“东宇集团”奖学金,以及东北大学“高桥实”奖学金,被评为东北大学“学雷锋十大标兵--自立自强标兵”,还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95年大学毕业时,吴敢主动放弃了留校任教的机会,来到地处西北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工作。
身为一名残疾人,吴敢很珍惜到国家科研院所从事科研工作的机会。工作以来,他不自卑、不消沉,始终以乐观向上的态度、积极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从没有因为身体上的不便影响工作。同时,他还用自己的言行感动、带动着别人。在一次晚上加班做实验时,吴敢的头皮不小心被划开一个五厘米长的口子,露出了白森森的头骨,结果他就近跑到兰大一院急诊科,没打麻药直接缝了五针。为了不影响进度、不耽误试验,吴敢顾不上休息,又赶回实验室投入到紧张的试验中。
对待年轻同志,吴敢言传身教,悉心培养。在一次国际合作项目中,吴敢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完成了前期的多轮项目申请论证和可行性论证,但在后期出国执行时,吴敢主动放弃出国的机会,让给了研究组里的年轻同事。有些同事不理解,吴敢说,要让年轻同事多出去开开眼界,锻炼锻炼。对待有困难的同事,吴敢力所能及地为他们排忧解难,在同事中有很好的口碑。在团队里,吴敢不仅是大家工作上的主心骨,更是每一个人心目中的老大哥。每当谁家有困难需要帮助时,他总是第一个站出来嘘寒问暖,送去关心和帮助。一次,一位同事的父亲出了车祸,在医院住了三个多月,吴敢与其他同事共去医院探望了10多次。那位同事的老家在西北农村,经济条件比较差,吴敢主动捐款1000元。在他的带动下,同事们共捐款5000多元。虽然与医疗费比起来相差很多,但难得的是同事们之间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同舟共济的精神。所里组织献血,吴敢虽已中年,比当时献血的年轻小伙都大很多,但他还是积极献血400cc。按所里规定,献血后可休息3天,但考虑到当时工作进度紧,他放弃了休息,从献血车下来,就直奔所里上班。
对待家人,吴敢总说,他亏欠了太多。由于工作忙,顾不上照看孩子,他就把刚9个月大的孩子送回定西老家由爷爷奶奶照顾,直到3岁要上幼儿园才接回兰州。两年多的时间,吴敢工作脱不开身,抽不出时间回定西,妻子就每周背着相机回定西,记录下孩子成长的变化,再带回兰州让吴敢看,缓解父亲对儿子的思念之情。有一次孩子生病住院,吴敢忙完一天的工作后赶着回定西的末班车,连夜回去看望孩子,第二天一大早,又在儿子哭声中,坐大巴车赶回单位,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身体残疾并不可怕,自立自强就是真英雄。吴敢这种身残志不残、百折不挠、敬业奉献的精神深深地感染、感动及激励着全所员工,成了全所员工学习的榜样。
搞科研,不光是脑力劳动,有时候也非常考验体力。在实验室里连轴转的时候,吴敢从没考虑过自己的身体,像要求他人一样要求自己,其他人怎样,他就怎样,从不特殊对待。作为项目负责人之一,吴敢身先士卒,虽然行动不便,但不管什么实验,他都亲自上手,甚至很多事都带头干、抢着干。他这种精神让同事们赞叹不已,他的工作态度也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了工作团队中的每一个人。实验室里,经常能看到吴敢和同事们日以继夜地埋头做实验、忘我工作的场景。客观地讲,科研工作是枯燥乏味的,试验验证有成功有失败。吴敢也是一个普通人,也免不了会有身心疲惫、坚持不住的时候,特别是结果不好,甚至没有结果的时候,沮丧、放弃也会扰乱他的心神。每当这时,吴敢就和同事们相互鼓励:“技术原理及方案是没有问题的,要坚信这一点。”“已经走了99步,还有1步,坚持就是胜利。”十年磨一剑,任何事拼的都是内心的坚持!
经得一番寒彻骨 方有梅花扑鼻香
工作22年,吴敢始终在真空技术与物理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致力于激光加工技术的研究,从一名普通的大学生,成长为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研究组的负责人;从一名行走不便的残疾人,成长为怀揣航天梦的科研工作者。作为课题负责人,吴敢先后承担并完成了10余项先进制造预研项目;作为骨干人员,他先后参加并完成了近20项先进制造预研项目。近年来,他共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9次。他与同事们一起申请并受理专利20余项,已授权10余项,并先后获得国家、省、市、区和集团、院、所的各项表彰和奖励近30次。工作之余,吴敢还协助博士生导师进行博士后人员及博士、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目前已有6名博士后人员出站,24名博士和硕士研究生毕业,1名博士研究生在读。
2014年,吴敢被省人社厅和省残联共同授予“甘肃省自强模范”称号,并与其他获奖同志一起,光荣地受到了省上领导的亲切接见。在第四次全省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集体和个人表彰大会上,吴敢作为全省自强模范代表发言。2016年初,吴敢所在的激光特种加工技术研究组被评为所级“技术创新杰出团队”,以表彰他们在激光刻蚀技术创新领域取得的系列成果。同时吴敢也获得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后经集团公司推荐,获得了“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2017年6月,吴敢被中国残疾人联合会评为“2016年度中国残疾人事业十大新闻人物”,并应邀出席了在北京举行的新闻发布会。
参加工作以来获得的荣誉如下:
1、2017年撰写的论文被第十三届国际真空科学与工程应用学术会议学术委员会评为“优秀论文”。
2、2017年被评为“2016年度中国残疾人事业十大新闻人物”。
3、2017年被评为兰州市城关区“最美家庭”。
4、2016年获得“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
5、2016年获得“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
6、2015年所在研究组被评为“技术创新杰出团队”。
7、2015年被评为城关区“文明使者”。
8、2014年被评为甘肃省“自强模范”。
9、2014年被评为第三届“兰州市道德模范-敬业奉献模范”。
10、2014年被评为兰州市城关区“道德模范”。
11、2014年撰写的论文被评为“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表面工程工艺技术交流会优秀论文”。
12、2013年撰写的论文被第十一届国际真空冶金与表面工程学术会议学术委员会评为“优秀论文一等奖”。
13、2012年获得“国防科技进步三等奖”。
14、2011年被评为“兰州市城关区第二届道德模范”。
15、2009年被评为“五院先进个人”。
16、2009年被评为“五院劳动竞赛先进个人”。
17、2009年被评为所级“杰出员工”,获“技术创新奖”。
18、2008年被评为所级“优秀党员”。
19、2006年所在项目组荣立“集体三等功”。
20、2005年被甘肃省国防科工委评为“省国防系统优秀党员”。
21、2005年被评为所级“优秀党员”。
22、2003年被评为所级“先进工作者”。
23、2002年被评为所级“先进工作者”。
24、1999年被甘肃省国防工办团工委评为“省国防系统优秀共青团员”。
25、1998年获五院“五小发明成果”二等奖。
26、1998年被评为“五院劳动竞赛先进个人”。
27、1998年被评为所级“先进工作者”。
28、1996年被评为所级“先进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