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残志坚的农业科技带头人
——记武威市天祝县残疾人、科技助理员王锦国
现年40岁的王锦国,是华藏寺镇栗家庄村栗上组农民,虽然身有残缺,但他凭借坚忍不拔的精神,自学农业科技知识,认真履行着华藏寺镇科技助理员的光荣职责,为栗家庄村农村科技普及和设施农业发展发挥着主要作用,得到了农牧民群众的一致好评。
王锦国由于幼年时遭遇了一场火灾,视力受损落下了残疾,但他身残志坚,不因自己残疾而消沉,反要以一技之长来弥补缺陷。1987年,18岁的他积极报名参加了县农广校举办的农学专业的中专自考班,成功取得农学中专毕业证,成为全镇唯一具有中专学历的农民。
毕业返乡后,他投身家乡发展,利用担任村团支部书记的便利,积极参与农业新技术的示范实验与推广,组织村团员青年学习示范实验地膜小麦、洋芋、油籽的种植等农业科技知识,并经常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被聘为天祝县马铃薯原种场种植技术员和天祝县华藏寺镇鹿场养殖技术员。在此期间,他发现了小麦吸浆虫病虫害,并及时向县农业部门进行汇报,为全县小麦吸浆虫防治工作起到了较好的作用。由于成绩突出,先后被团省委、省科委、团地委、武威地区科委、团县委、镇党委授予“星火带头人”、“天祝县优秀团干部”、“华藏寺镇优秀党员”等荣誉称号。
掌握了系统专业的理论,结合多年的种植经验,王锦国盘算着,如何做到科学种植,实现增收。于是他就在自家的6亩耕地上做起了文章。要想挣钱就得种蔬菜,但不能贪多,必须精耕细作,种销对路,选择价格稳定波动小的品种是首选。科学计划后,王锦国种植的了0.5亩西葫芦、0.5亩娃娃菜、1.2亩甜脆豆、1亩油菜,经过他的精心培育,种植的农作物均获得丰产,增加收入近10000元,洋芋、麦子和油菜也实现了自给自足。
“学以致用”是当年县农广校校长在开班会上反复讲到的一句话,王锦国牢牢记住了这句话,并把它发扬光大。发现村里群众的不正确、不科学的种植管理方法,他都一一讲解,亲自示范,得到了邻里的赞扬。多年的学习和实践,王锦国积累了较丰富的栽培经验,在石羊河流域源头综合治理产业结构调整中,优势尽显。他凭借在技术上的优势选聘为华藏寺镇栗家庄村科技助理员。被聘为科技助理员的那天,他高兴的说:“终于有资格来指导群众,实现自己的价值了。”
“一份工作,一份职责。”自选聘为村科技助理员工作以来,他严格按照工作要求,通过电话指导、入棚指导、定期服务等形式为群众服务,讲解指导高原绿色蔬菜栽培、马铃薯全膜垄作、日光温室建设和生产技术,及时向农户提供气象信息,提醒农户做好灾害预防,并按要求做好《服务台帐》和《工作日志》,使他每天的科技服务工作一目了然。为了进一步掌握农业技术,更好地为农牧民群众指导,他主动在自家地块承担镇农科站安排的试验示范田4亩,认真观察研究农作物生长规律。在服务过程中,他做到随叫随到,耐心指导,认真解答群众遇到的问题,定期入棚指导,及时为种植户服务,华藏寺镇政府支持下培训28场次,服务群众千余人次,为栗家庄村农业科技工作发挥了突出的作用,得到了镇党委、政府和农牧民群众的赞扬。
随着石羊河流域治理工作的不断深入,农牧民发展日光温室的积极性日益高涨,对王锦国也带来了不少压力和挑战,如何应对群众增长的技术需求呢?他寻思着。于是他经常来到县农技部门,了解掌握最新的技术信息,寻求他们的指导支持,经过他的争取,拿到了340张西葫芦、娃娃菜、架豆、红提葡萄等方面的种植技术光盘,将其按照群众种植情况有选择性地送到了群众手中,解决他们技术短缺的燃眉之急。同时,自掏腰包,花费4000多元购电脑、拉宽带,查阅下载农业实用技术培训资料提供群众,帮助群众学习技术,实现增收。在他的带动下,栗家庄村特色农业得到了长足发展,2010年,该村特色农业为农民增收2300元,是传统种植业的4倍,产值达313万元,使栗家庄的群众生活有了明显改善。
王锦国就是这样一位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无闻,无私奉献,时刻谨记自己肩负的工作职责,时刻把群众的技术需求放在心头,把老百姓的增收致富挂在心间,学习推广先进技术,不断积累工作经验,帮助群众增收致富,发挥着村科技助理员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