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入大局突破难点,抢抓项目惠及民生着力推进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深入发展(嘉峪关市政府残工委)
一年来,我市努力破解发展难题,将残疾人重点工作千方百计纳入政府工作大局,积极创造条件抢抓民生项目建设,全力夯实“两个体系”建设发展基础,使全市残疾人事业呈现出了特点突出、亮点鲜明的良好态势。
一、健全民生项目政策体系,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参与的良好态势
将政策保障建设列入市委市政府议事范围,确保重点工作有序推进。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实施意见》、《残疾人优惠扶助规定》、《贫困残疾人帮扶基金管理办法》及各类补贴发放规定等政策性文件,形成了较为全面的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建设的政策体系。
将民生项目列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和政府为民办实事范围,破解重点工作资金需求难题。市政府把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工程、残疾人康复托养服务中心建设工程、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危房改造项目、残疾人免费乘坐公交车项目、贫困残疾人家庭生活补贴项目、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项目等民生建设项目列入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和政府为民办实事范围,足额配套了财政补助资金,从政府层面保证了重点工作的顺利推进和项目建设的资金需求。
将惠民实事贯彻落实工作列入政府部门工作计划,形成了加快推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的整体合力。充分发挥政府残工委协调、督查职能,对30项惠民政策的贯彻情况向政府相关部门进行年度任务分解,有效地促进了贫困、重度残疾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大病救助、住院费二次报销等惠民政策的全面落实,形成了齐抓共管、协调推进的良好局面。
二、抢抓民生项目建设机遇,夯实为残疾人提供综合性专业性服务的能力
突出基础服务设施项目建设,着力健全服务体系。投资193万元、建筑面积876.6平方米的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工程项目和投资1200.3万元、建筑面积4052.6平方米的残疾人康复托养服务中心工程项目,极大地提升了市残联服务残疾人的能力;充分发挥社会资源力量,采取自建公助形式,依托社区卫生机构,建立了智障儿童康复训练中心、脑瘫儿童康复训练中心等8个专业康复医疗服务机构,较好地满足了残疾人多样化、个性化的康复需求。
突出残疾人家庭危房改造项目建设,着力改善贫困残疾人家庭居住环境。足额落实了126.74万元的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危房改造项目建设地方配套资金和工作经费,累计投入经费354.94万元,为338户贫困残疾人家庭新建改建了住房,使新建改建住房的农村残疾人家庭占到了农村残疾人家庭总数的47.6%。
突出惠民补贴发放项目,着力营造关爱残疾人的社会氛围。实施了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发放,贫困残疾人家庭生活补助发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养老保险补贴发放,低保范围内残疾人家庭供水、供电、供气、供暖、有线电视收视费补助等惠民项目,年补贴金额达到了189.79万元。
突出扶贫开发项目,着力改善残疾人基本状况。建立了市级领导、政府残工委成员单位结对帮扶贫困残疾人工作机制,为领导决策提供了最现实最直观的第一手资料;建立了贫困残疾人帮扶基金,年筹资额达到了50万元;建立了帮扶工作数据库,将农村残疾人全部列入“双联”行动干部联系体系,贫困残疾人全部纳入了现代农业企业定点扶持范围。
三、强化专职委员队伍建设,实现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全覆盖
健全组织网络,实现组织工作全覆盖。出台了《加强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意见》,为镇、村(社区)配备了56名社区残疾人协会专职委员,社区残疾人协会的组建率达到了100%,社区残疾人协会专职委员的配备率达到了100%。
落实待遇,保障专职委员合法权益。一是将专职委员工作岗位纳入了全市公益性就业岗位,做到了用工有指标、聘用有合同、退出有审批。二是落实工作津贴待遇。建立了专职委员工作津贴自然增长机制,全市镇残联和社区专职委员的工作津贴达到了每人每月1520元。三是落实社会保险待遇,将专职委员纳入了社会保险参保范围,由再就业资金为专职委员每人每月给予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补贴211.42元。
发挥作用,推进残疾人事业快速发展。发挥服务作用。通过专职委员就近就地为社区残疾人提供生活救助、康复指导、就业介绍、权益维护以及志愿者服务等人性化、个性化服务活动,架起了政府与残疾人之间沟通和联系的桥梁。发挥组织作用。积极组织残疾人开展社区残疾人文化体育活动、读书演讲活动、志愿者服务活动,使专职委员成为了活动的重要组织者,较好地发挥了基层残疾人组织的组织作用。发挥协调作用。专职委员协调民政部门办理最低生活保障,协调人社部门办理就业岗位推荐,协调教育部门办理入学等事项较好地发挥了协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