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市残疾人事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天水市共有残疾人25.38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7.25%。其中:城镇残疾人2.95万,占残疾人总数的11.61%;农村22.43 万,占残疾人总数的88.39%;男性13.44万人,占52.95%,女性11.94万人,占47.05%。视力残疾3.91 万,占残疾人的15.39 %;言语残疾1.02万,占残疾人的4.01%;肢体残疾7.98 万,占31.43 %;听力残疾4.82 万,占18.98 %;精神残疾1.91 万,占7.52 %;智力残疾2.41万,占9.51%;多重残疾3.5万人,占残疾人的13.8%。全市平均每14个人中就有1个残疾人,他们牵动着全市80多万亲属和全市四分之一的家庭。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市人大的依法监督,市政协的关心支持下,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残疾人保障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市委、市政府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天水市实施分散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天水市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收缴办法》、《天水市残疾人事业“十一五”规划》等一系列重要文件;市人大和市政协先后视察和调查审议残疾人工作;市政府常务会议、市长办公会议多次听取有关残疾人工作的汇报,解决残疾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重视和加强了残疾人工作委员会建设,加大了对残疾人事业的经费投入;初步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有关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残疾人工作体系,全市残疾人生活状况进一步改善,残疾人事业“十一五”期间得到了较快发展。
一、发展状况
1、组织建设得到加强。县区“四位一体”和乡、镇、街道“三位一体”的工作机构基本完善,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全面开展。在全市的16个乡、21个村(社区)建立了基层组织建设示范点。2615个村、94个社区建立了残疾人协会,配备了专职委员,落实了部分工作津贴,建立残疾人专门协会42个。举办干部培训班35期,培训干部775人,6名残疾人进入市县(区)残联领导班子。
2、康复医疗服务有序推进。全市共为2.5万名残疾人提供了多种形式的康复医疗服务。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7452例,训练智残儿童、聋儿、肢体残疾人1169名,为766名低视力患者配用助视器,为7290名精神病人开展了综合性的防治康复服务工作,供应用品用具2.8万件,无偿捐赠轮椅4110辆,装配普及型大、小腿假肢611例,590名聋儿家长接受聋儿家庭语言训练,567名聋儿得到了语言康复训练。积极开展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培育活动,秦州区被中残联、国家民政部和卫生部命名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
3、就业状况得到改善。制定出台了《天水市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收缴办法》,实现了残疾人就业保障金财政代扣、地税代征,促进了分散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工作。创办残联福利企业3家,集中安排残疾人就业120人。举办了美容美发、计算机、服装裁剪、家电修理、盲人按摩等各类培训班,培训残疾人1.35万,安排就业8919人。
4、扶贫工作初见成效。通过开展帮、包、带、扶等多种形式,帮扶残疾人5.5万人次。争取财政贴息扶贫贷款项目5个,建立扶贫基地4个,辐射带动2600户残困户脱贫。争取扶贫项目16个,落实资金249万元,帮扶1099户残困户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争取危房改造项目8个,落实资金613.5万元,为898户贫困残疾人修建或改造危房4.3万平方米。
5、特教事业稳步发展。残疾儿童义务教育纳入了全市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体系。在市特教学校实施“扶残助学”项目,设置盲童班一个,350名盲聋哑学生在市特教学校学习。武山县建成了特殊教育学校,46名残疾学生就近入学。争取各种教育助残资金60.2万元,资助351名贫困残疾学生就学。落实“两免一补”优惠政策,全市2841名残疾学生进入普通中小学随班就读。积极争取国家中西部特教学校建设项目和灾后重建项目,市特教学校搬迁扩建工程开工建设。
6、残疾人维权工作得到加强。全市开展残疾人法律咨询服务3.6万人次,为残疾人提供法律援助52次,挽回经济损失68万元,维护了残疾人的合法权益。高度重视残疾人信访工作,认真接待办理残疾人来信来访1236件。2004年市残联被国务院残工委评为“全国残疾人信访工作先进单位”。无障碍设施建设步伐加快,两区五县城市主要道路、大型商场、医院、车站等公共设施,建设了一批盲道、坡道、地下通道。秦州区被评为全省无障碍设施建设先进区。
7、文体活动成效显著。在甘肃省第五届残疾人艺术汇演中,团体总分名列第一。天水市残联被省委表彰为参加第五届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先进单位。成功举办了2005和2009年全国坐式排球锦标赛,2006年全国特奥自行车比赛。天水市政府被中残联、国家体育总局评为2003-2007年“全国残疾人体育工作先进单位”。积极组团参加甘肃省第七届残疾人运动会,团体总分第二名。定期举办社区特奥活动,秦州区大城街道向阳社区被中残联确定为全国特奥活动示范社区。院金花在上海第十二届世界特奥会高尔夫球项目比赛中夺得金牌。努力创建中国残疾人体育天水训练基地,成功接待了国家田径队、特奥自行车队的集训。刘丽娟、窦文成、马冬梅参加了2008年北京残奥会。刘丽娟获得女子坐式排球金牌,窦文成获得男子坐式排球第五名,天水市残联被甘肃省人民政府授予“甘肃省参加及备战2008年北京残奥会”荣誉称号。
8、扶残助残社会氛围日趋浓厚。市委、市政府针对残疾人的特殊困难和残疾人工作基础薄弱的实际,在人、财、物投入等方面给予倾斜,市财政每年列支专项经费,并逐年有所增加,确保了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宣传部门多渠道、多形式开展残疾人宣传工作,组织了残疾人事业好新闻、好记者评选,广泛开展“全国助残日”等活动,使残疾人事业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广泛深入的开展了“扶残助残”专项募捐活动,共募集资金268万元,解决了一些涉及残疾人康复、就业、教育、扶贫等方面的困难。通过各方面的不懈努力,全市残疾人生活状况明显改善,社会地位不断提高,扶残助残的社会环境进一步优化。
二、存在问题
一是政策落实不到位。为了加快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步伐,中央、省委、省政府、市委先后下达发了7号、12号、59号令和4号文件,对残疾人工作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但许多政策没有落实到位。如降低残疾人新农合、城镇医疗保险住院自付标准,取消残疾人医保报销最高限额、医保住院和大病住院报销比例在原有基础上分别上浮15%和20%、将贫困残疾人购置基本辅助器具所需补助经费纳入公共财政支付范围,保障残疾人的医疗和康复需求、城镇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残疾人分类施保,对重度残疾人在补助基础上按保障标准上浮20%、残疾人免费乘市内公交车、残疾人凭《残疾人证》免费进入旅游景(区)点等等,实际都没有完全落到实处。
二是生活保障标准低。全市2.95万城镇残疾人中享受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有8500人,占28.8%,接受定期、不定期救助的1300人,仅占0.44%。农村有5万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占农村残疾人总人数的22.3%,1.9万人接受定期、不定期救助,占0.84%,5.4万人生产生活在极不稳定的状态下,占24.07%。
三是就业能力普遍弱。残疾人的特性是劳动体力弱、职业技能差、文化素质低,这是残疾人就业和参加社会生产活动的障碍,加之就业标准、条件和要求普遍较高,使残疾人就业难度增大,全市经过培训安排就业的残疾人有8919人,仅占残疾人总数的0.35%。
四是服务工作无机构。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还很不完备,覆盖面相当窄。市、县(区)两级均未设立能够使用医保支付治疗费的残疾人康复中心,残疾人康复事实上处于无机构、无编制、无专业技术人员的状况,严重制约残疾人康复工作的开展。市上还没有专门的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无法集中服务,残疾人仍然依靠家庭照顾和供养。
五是特教普及水平低。全市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残疾人有2061人,高中文化程度的1.19万人,初中文化程度的3.19万人,小学文化程度的6.8万人,文盲12.8万人。视力、听力、智力三类残疾适龄儿童1460人,在校就读的有1186人,占应入学的81.2%。目前,我市残疾儿童义务教育普及水平相对较低,特别是随班就读工作非常薄弱,县上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亟待建立和完善。全市两所特教学校均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面向残疾人的学前教育、高中教育、中职教育均为空白。市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征地和主体建设资金已落实,但室外工程和室外内设施、设备配套资金近千万元,至今仍无着落。
六是设施建设较落后。在城区可供残疾人使用的基础设施面小量少,服务功能低。无障碍设施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城区为数很少的设施没有形成完整的无障碍体系,而且建设不规范,多数路段和城区的公共建筑物内没有无障碍设施,即使建成的一点服务设施,因偷工减料也不符合验收标准。
七是工作基础比较差。残疾人工作的重点在基层,基层基础薄的的问题一直未解决。乡(镇)残联理事长兼职较多,给残疾人服务的时间、精力有限,村(社区)主任或支部书记兼任残协主席,日常业务由专职委员来抓,而1856名专职委员中,落实低保的仅有452名,工作经费无来源,致使基层残联工作难以开展。
三、思路对策
总体思路: “十二五”期间,全市残疾人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五个一”:即把握一条主线:以学习贯彻中央7号、省委12号、市委4号文件精神为主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残疾人工作全局,全面发展残疾人事业。完善一个机制: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部门配合的机制,坚持社会化的工作方针,进一步实施《残疾人保障法》。发挥一项职能:发挥残联组织的“代表、服务、管理”职能,加快改善残疾人的基本状况,加强基层残疾人工作。营造一种环境:大力营造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的和谐环境,加大重点工作力度,加大项目实施力度。实现一个目标:努力实现残疾人事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协调发展的目标,挖掘社会资源和残疾人自身的潜能,初步建成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使我市残疾人事业达到一个新水平。
发展目标:一是扶贫帮扶目标:扶持3万农村贫困残疾人基本解决温饱,改善2000户以上农村贫困残疾人的居住条件,帮助农村残疾人全部加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将城镇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二是改善功能、提高素质目标:使1.5万残疾人不同程度康复,对2万残疾人进行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基本普及适龄残疾儿童义务教育。三是基层残联组织和服务体系建设目标:市县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全面建成,基层残联规范化建设基本达标,真正实现机构健全规范、队伍稳定实干、服务功能完善、作用发挥明显。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有效措施,使广大残疾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参加医疗和养老保险,享有托养服务,使他们的基本需求得到保障。四是改善发展环境目标:完善残疾人事业法规政策体系,健全残疾人法律救助机制,全面推进无障碍设施建设和信息交流无障碍,残疾人文化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广泛开展。
保证措施:今年是实施残疾人事业“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我们将以贯彻这次会议精神为契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落实省委省政府两部政策规定和市委4号文件精神为主线,以全面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为目标,以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为重点,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主要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抓班子、带队伍。进一步抓好市、县区、乡镇街道残联班子建设,改善和优化各级残联班子结构。继续实施干部培训计划,提高干部的业务水平。二是抓基层、夯基础。继续开展规范化达标创建活动,大力培育乡镇、社区示范点,提高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水平,夯实基层工作基础。三是抓重点、促全面。加大优惠政策的落实力度,加快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步伐,落实“扶贫带动”战略,依法推进分散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加强康复工作,大力发展特殊教育,积极备战参加全省第八届残运会。四是抓项目、快发展。进一步抓好残疾人服务体系、危房改造等各类项目的争取、实施和管理工作,多为残疾人办实事、办好事。五是抓作风、促落实。围绕省残联“加强学习•改进作风年”活动和市委开展的机关“效能管理年”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着力提高服务能力,完善各项制度,引导残联干部继续保持奋发有为、勇于创新的精神风貌,推动全市残疾人事业在新的起点上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