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群众如亲人 用真诚换真情
——陇南市康县教育局王兴涛落实“四必到”爱心故事
王兴涛,男,汉族,中共党员,1990年11月出生,甘肃康县人,2012年10月参加工作,先后在康县豆坝镇九年制学校、康县王坝镇九年制学校任教,现在康县教育局工作。
按照全县“结对关爱”工作部署,今年6月,他先后和康县碾坝镇小河村残疾人李某军、碾坝镇肖家山村残疾人薛某兰结为帮扶对象。
用真情结对,让关爱延伸。
“你好,我是县教育局职工,今年省市县开展结对关爱行动,按县上安排,我是李某军的结对关爱干部,今天我来家里看看,老人身体可好?各类补贴都按时发着没有?”
“现在国家政策好,算起来我家里有三个残疾人,补贴都是按月打到卡上了,我妈今年83了,身体还好,你说的李某军是我四爸,身体不太好,已经卧床有30多天了。”李某军监护人他的其侄子李信旺说。
王兴涛结对关爱的第一个对象李某军是一名智力残疾人员,第一次到他家里走访探视时,李某军无法与人正常沟通,从他的监护人其侄子处了解到,李某军已经身患重病卧床月余。了解到这个情况后,王兴涛与其侄子商量开车带李某军到医院进行了细致检查,但医生反馈预后不佳。因李某军患病严重,此后,王兴涛常隔三差五打电话询问其身体情况,并为其送去牛奶、鸡蛋等营养品。
7月4日下午,李某军侄子打电话告知王兴涛李某军因病去世,得知消息后,王兴涛放下手头工作,请假第一时间赶到他家中,帮助其监护人处理善后事宜,一忙就是两天。事后,李某军侄子紧紧握住王兴涛的手说,“我原本以为结对关爱就是走走形式,老汉不在了你能来和亲戚一样给我帮忙,真心感谢你的帮助,感谢上面有这么好的政策”。
李某军去世后,结对关爱并未结束,李某军侄子打电话说老人去世后,自己能腾出些时间,想打点零工补贴家用,但自己因长时照顾家里老人,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王兴涛正又此事积极奔走中。
做好“暖心人”,做实暖心事。
第一个关爱对象去世后,按照政策,王兴涛又与碾坝镇肖家山村残疾人员薛某兰结对。第一次通过电话联系薛某兰时,电话那头是一名男子,询问后得知是薛某兰父亲袁某俊,老人很健谈,说自己有三个孩子,薛某兰是老大,其余两个孩子都已成家,现在自己在家带带孙子,闲来无事时上山搞些山货,薛某兰一出生就被发现先天下肢残疾,无法正常行走,虽然生活能基本自理,但说话有些吃力,因此,她性格比较内向,除了家人,很少与人沟通交流。
“因为说话不清楚,和别人交流时就会很紧张,越紧张就越说不清楚,加上身体上的缺陷,慢慢地就把自己封闭起来,拒绝与外界接触了。”第一次实地走访探视时,薛某兰说。
“命运可能对你添加了障碍,生活可能对你设置了考验,但这个世界更多的还是美好,人们常说身残志更坚,你一定要勇敢的向前看。”王兴涛鼓励她说。
“结对关爱的意义不仅仅是给残疾人物质上的帮助,更重要的精神层面的支持,引导残疾人重拾生活信心。”王兴涛说。此后,王兴涛积极利用自己心理学专业所学的知识,多次当面或通过电话与薛某兰沟通谈心,鼓励其坚定生活信心,通过党和政府的帮扶以及自立自强,以后日子会越过越好。
用爱心点燃希望,用真情传递温暖。王兴涛说,“在今后的工作中,自己将会尽自己最大的力量,为结对帮扶户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让他们能生活的更开心、更舒适、更幸福。”